作者:       来源于:学习力教育中心

  强国必先强农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农业职业院校应勇担强农兴农使命,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。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,瞄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,创新科教支撑方式手段,力争培养更多优质的乡村建设人才,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、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职教力量。

  坚持“以农立校” 绽放特色“产业之花”

 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作为豫西南唯一的农业类高职院校,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锚定河南省省委“两个确保"”“十大战略”“十大建设”,瞄准南阳市市委“三区一中心一高地、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”战略目标,紧扣农业“四区五特八链群”产业布局,念好“土”字诀,打好“特”字牌,唱好“产”字歌。一是奠定特色专业主基调。构筑涉农特色专业框架,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形成覆盖现代农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畜牧兽医专业群、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等高水平专业集群,探索“种植/养殖+加工+电商”模式,形成“围绕产业办专业,办好专业助产业”的产教融合新格局。二是构建“四轮联动”发展新格局,即产业拉动、科技推动、企业带动和培训驱动。加强与牧原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,加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,聚焦关键领域,推进科技创新,破解技术难题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为农业现代化赋能。三是织密“2+2+N”全方位乡村振兴服务网,依托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”和“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”实验校,以“南阳乡村干部学院、南阳乡村振兴学院”为支撑,以农业科技小院、乡村振兴工作服务站和多个乡村振兴实践点为载体,在推动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进程中彰显责任担当。

  实施“造血工程” 播撒振兴“人才火种”

  乡村振兴,人才为先。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,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尤为重要。一是坚持需求导向,实现精准育才。深化“三教”改革,解锁人才培养新范式,办好牧原、想念、月季、艾草等产业学院,把企业引入学校,把专业建到产业上,把课堂搬到生产线,为更好培养高层次乡村振兴人才排兵布阵。二是激发主体活力,增强内生动力。面向新型职业农民、农技推广人员,持续开展学历素质提升教育、农业新技术、经营管理、乡村振兴政策培训等,培养大批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,盘活乡村建设“干细胞”。三是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强国复兴梦、大国“三农”情怀融入教学、培训各环节,把奉献精神、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,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一懂两爱”工作队伍,播撒乡村振兴人才“火种”。

  传承“农耕文化” 赓续农业“文明根魂”

  农耕文化积淀了数千年农耕社会的智慧经验,滋养着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,是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。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,有效增进乡村文化自信。一是大力传播“新农耕价值观”。聚焦学历提升、农业技术培训等,推进移风易俗,涵养文明乡风,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。二是拓宽“文化+”产业链。结合南阳艾种植与加工、南召柞蚕养殖与利用等农耕文化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发展依托农耕元素的文化产业,开展农耕文化活动,助力农耕文化博物馆、村史馆等的建设和保护。三是打造乡村振兴河南样板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深化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,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选取有潜力的行政村,通过全方位扶持、全方位创新、全方位整治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河南样板。

  实施“科技兴农” 激活发展“绿色动能”

  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是关键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。农业院校应助力农业乡村走绿色发展之路,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。一是开展农技培训助力绿色发展。成立由种植、养殖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团,围绕绿色农业生产新技术、绿色防控、科学种养、生态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高新技术,开展实用技术培训。二是擦亮“绿色食品牌”金字招牌。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、产学研优势、教学师资优势,助力打造更多“绿色品牌”,提升花、药、果、菌、茶“五特”经济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。三是以青春之笔描绘多彩乡村。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兴农、直播助农,美化乡村、支教助学等志愿服务,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。

  创新“党建+”模式 点燃发展“红色引擎”

  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,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保障。应牢牢把握建好、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重点。一是健全党建引领发展新机制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,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更好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,促进各种治理要素发挥“化学反应”,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、组织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二是强化与结对党组织融合度。围绕产业发展、人才振兴、基层党建等与本区域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更为广泛的“跨界”结对共建,构建以党建合力引领乡村振兴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。三是立体化培育乡村头雁队伍。深化村干部学历提升、致富能力培养行动,组织好乡村书记大讲坛、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等,拉高工作标杆、催生工作激情,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发挥头雁效应。




上一篇跨越山海:一场优师强师的双向奔赴

下一篇《链接山海》第四集:《新赛道》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